關注世界衛生大會 | 世衛大會刮起“中國風”
當地時間5月30日,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在瑞士日內瓦閉幕。會議達成多項重要決定和決議,涉及世衛組織財務管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打擊偽劣醫療產品、感染預防和控制全球戰略、加強衛生系統康復服務、健康問題社會決定因素、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影響等重要領域。
日內瓦湖畔,留下了中國代表團成員忙碌的身影,潔凈的水面泛起陣陣漣漪,“中國風”也給本屆世界衛生大會帶來了人類走向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案。
這個承諾,擲地有聲
當地時間5月20日,中國代表團抵達日內瓦當天,一場吹風會即在中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團駐地召開。一支準備充分的參會人員隊伍——代表團成員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外交部、海關總署、國家疾控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藥監局及中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團等,積極參與大會各項議題的審議。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本屆世界衛生大會。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安排,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同志親自研究、親自推動會前各項安排。”中國代表團團長、本屆大會副主席、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曹雪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高度贊賞世衛組織75年來在全球衛生治理體系中發揮的重要領導作用,將繼續堅定支持世衛組織的領導協調作用,愿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推動衛生健康交流合作,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這個承諾,擲地有聲。2020年,《求是》雜志發表署名文章《深化抗擊疫情國際合作共筑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文章指出,要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努力為維護我國和全球衛生安全,守護中國和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貢獻。
“長期以來,中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大力發展衛生健康事業。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時的35歲增長到2021年的78.2歲,消滅了天花、脊灰、瘧疾等傳染病,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從吹風會上傳遞出的信息,讓14億多中國人在關注世界衛生大會時,有了更多的自豪感。
大會開幕后,萬國宮內,每一塊國家標識牌后的座位座無虛席。在一般性辯論環節,曹雪濤介紹,中國政府始終堅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過不懈努力,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90%的城鄉家庭15分鐘內能到達最近醫療點;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醫療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會場內,曹雪濤發言結束后,掌聲如潮。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通過努力,在全球衛生治理體系中發揮了重要領導作用,向全世界展現了現代化的鮮活場景。
這些作為,言行一致
日內瓦城的生活很悠閑,萬國宮內的議程卻十分緊湊。如何更好守護人民健康?如何更好增進人類健康福祉?如何深化各國合作,共同抵御威脅?面對諸多事關人類發展前景的話題,中國代表團的每位成員步履匆匆。
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開展近50場會外活動。在臨時隔出的會議室、咖啡香氣彌漫的小餐桌,甚至是一次不期而遇的“迎面撞見”,中國代表團都積極與外方增進了解、共話合作。在短短的幾天中,中國代表團以極高的效率和務實的態度,與十幾個國家代表團進行了富有成效的雙邊會見,就進一步深化衛生體系改革、醫療衛生技術交流、微生物耐藥治理、傳統醫藥發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等領域的雙邊合作進行務實交流,還出席了金磚國家衛生部長午餐會,會見了港澳特區代表。中國代表團廣泛參與了大會期間近30場技術邊會和吹風會,積極參與世衛組織戰略技術圓桌會議,并同世衛組織多個技術部門展開了工作交流。
“中國政府堅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大力應用數字技術,健全投入機制,解決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人民健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衛生服務可及性和衛生籌資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在促進全民健康覆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相互交流討論中,中國代表團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副司長莊寧提出,醫療衛生資源擴容是一個長期過程,在短期內資源無法快速增加的前提下,建議各國創新服務手段,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提高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
聚焦應對人類共同的威脅,中國代表團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李大川呼吁,增強全球協作,充分利用現有的全球性、地區性合作機制,健全人類衛生、動物衛生、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機制,加強國際層面領導和協調,促進微生物耐藥治理各領域工作的交流與合作。“中國愿意在耐藥防控策略、技術標準制訂、監測體系構建、新藥新技術研發轉化等方面與各相關國際組織、各國開展充分合作,共同應對微生物耐藥給人類帶來的挑戰。”李大川說。
展望全人類健康可持續發展,中國代表團成員、國家疾控局應急處置司司長胡光建議,各方朝著一致方向努力,統籌考慮愿景訴求和現實差距,秉持更為靈活和有效的對話機制,尋求切實可行、具有操作性的解決方案,避免分裂和互相指責。
各國代表高度關注中國的表態,因為中國一直言必信、行必果。中國派遣援外醫療隊60年來,累計向全球76個國家和地區派出中國醫療隊隊員3萬人次,診治患者超過2.9億人次;2016年與世衛組織共同舉辦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近年來在世衛大會主推并通過兒童安全用藥、傳統醫藥等多項決議,并牽頭舉辦衛生體系、健康扶貧等多個主題邊會;目前有5支國際應急醫療隊獲得了世衛組織認證……這些舉措都為促進全球健康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力量,凝聚了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力量。
這些活動,攜手共進
共同維護人類健康福祉和全球衛生安全,中國是積極的推動者和貢獻者。
剛剛抵達日內瓦,在媒體鏡頭前,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胡強強表示:“我們愿意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應對衛生健康領域的挑戰,更好地保護各國人民的健康福祉。”
大會開幕后,為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風”刮到了萬國宮外。遠望青山,近照湖水,夜幕蔥蘢當中,中國與埃塞俄比亞共同舉辦了突發衛生事件醫療應急主題邊會。“這是今年世界衛生大會的第一場邊會,體現了各方對醫療應急的高度重視。”中國代表團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在邊會上發言指出,中國在國家層面已經建立了60支國家應急醫療隊,其中5支隊伍獲得世衛組織認證,體現了中國政府對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高度重視和維護。中國積極引領國際應急救援行動,先后加入應對安哥拉、圭亞那的黃熱病、寨卡病毒等疫情,尼泊爾抗震救災等救援活動;2014年西非暴發埃博拉出血熱疫情,中國連續4輪向疫區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現匯和物資等援助,派遣1200多名醫護人員和公共衛生專家赴疫區及周邊國。中國呼吁加強國際層面的醫療應急合作,與世衛組織一道加大廣大發展中國家醫療應急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力度,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邊會上,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國際急救醫學聯合會、非洲疾控中心等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德國、意大利等多國代表,既是發言者,也是聽眾。一輪輪掌聲,發出的是維護人類共同家園的合音。
合作不會止步,總在向前。在中國與巴基斯坦、肯尼亞共同舉辦的輔助技術主題邊會上,中國代表團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負責同志介紹了中國在提供公平可及的輔助技術,加強輔助技術國際合作方面的有關經驗。他表示,中方愿同世衛組織及其他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和殘疾人組織等密切協作,以加強輔助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為重點,改善全球范圍內的輔助器具產品供應。
與會國家和世衛組織代表對中方代表的發言表示一致認可,對中國推進本國和國際輔助技術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效,以及在全球衛生健康事務中發揮的積極作用表示高度贊賞。
大會議程過半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靜來到了世界衛生大會的領獎臺上,從本屆大會主席手中接過了科威特國老年人衛生保健和健康促進研究獎獲獎證書。“我是代表國家、代表全國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機構和人員上臺領獎。”吳靜表示,這次獲獎,是對中國大國擔當的高度認可,為進一步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注入了新的動力。
沒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就沒有健康的人力資源,經濟社會發展就失去了根基和意義。為了維護這個根基,中國堅持高擎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旗幟,與各方攜手共進。
(來源:健康報 2023年6月2日)